阳春三月,雾霾与晴朗交替上演的北京,给人的感觉就好像黎明时分的睡眠,在将醒未醒的浅梦中一阵清醒、一阵模糊。晴天的时候,和煦的春风吹奏着复苏万物的号角,拂过树梢掠过草地,穿梭在楼宇和街道之间,人们在阳光下各自忙碌,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希望;雾霾的时候,风还是那阵风,心情就不再是那份心情了,人们仿佛置身在漫无边际的灰度空间。
我宅在自己的小家里,以一种无可名状的情绪回忆起我的大学生活,兰州的春天不知道怎么样了,师大校园里的迎春花应该还没开吧。其实,我骨子里是个慵懒又俗气的人,这样的人,记忆中的景象往往是不真实的,曾经发生过的事和遇见的人,现在想起来,要么过于美好,要么过于糟糕,很少有客观中肯的,就好像在这雾霾穿插下的气候中所反应出来的心情一样,时好时坏。
记忆总是无从说起,当我静坐冥想时,脑海中的景象争相浮现眼前,那些经年往事就像刚刚发生在昨天,可是当我稍一走心,想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时,却无从下笔,不知该从哪儿开始写起。从开学报到那一刻吗?九月的第一天,绵绵秋雨中的初相识,一座古老静穆的校园和一群茫然新奇的青年,上演着一年一度的戏,却从来不觉得疲倦;从开学典礼开始吗?阳光透过即将飘落的树叶缝隙,照在一副副眼镜片上再反射出去,露天讲坛上看不清的面孔在说教,然后在噼噼啪啪的掌声中一哄而散;从校训说起吗?虽然我心里一直铭记着“知术欲圆,行旨须直”,但我的回忆也仅限于这八个字,关于“知”与“行”的道理要记住并不难,但要践行却十分不易,要论述叙写我更是太过稚嫩,至少再过个十几年吧,到时候我对这八个字或许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或许我在行动中能有更深层次的遵循;从爱情开始?大学里的爱情是最为美好和纯真的,涉世未深的青年男女单纯的相爱,用热切而充满怜爱的目光注视着彼此,一手抱着两本书一手拿着水杯,并肩走在校园里的林荫路上,或者手牵手到黄河岸边去散步,一起探讨人生畅谈理想,世间再没有比这更美丽的画面了,可是很遗憾,我的大学生涯没有爱情,只能看着别人情深意浓而失落。
当然,写写师大的风物景致也很不错,这座百年老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几辈人的记忆,在时间洪流的涤荡下别具风韵,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松柏梧桐、银杏洋槐、白杨垂柳、桃树枣树、丁香连翘、月季牡丹,还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树木花草,共同织就了西北师大的一件碧彩华衣,在繁枝茂叶的掩映下,水塔、教学楼、中心广场,以及开阔处的雕塑碑刻和角落里的砾石沙土,仿佛以一种肃穆的姿态看四时行焉,于沧桑变幻中观百物生焉。师大里的老师不乏性情中人,他们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都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很多老师的课上总是座无虚席,同学们都抢着来听,当然也不全如此,总会有一部分老师在教学上不是那么吸引学生。如果把西北师大比作一个巨人,把建筑楼宇看做是这位巨人的骨骼,树木花草是衣衫,那么学校里的老师就应该是这个巨人的筋络,而不计其数的众多学子则是血脉,这么看来,这个巨人一定是位累世静坐修行的禅师,并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血液。
瞧我这莫名其妙的思绪,怎么不知不觉想到了这么奇怪的场景,源源不断输出血液是什么画面?改成输出人才好不好!要说我在西北师大的生活,除去寒暑假、实习和大四下学期去工作的日子,细算下来才八百多个日夜,而在那八百多天的时间里,生活的主要内容有什么呢?基本上每天都要做的事儿是点操、上课、吃饭、打水、看书、写作业、上自习、睡觉,经常做的事儿是洗衣服、发报纸、做采访、赶稿子、开寝室卧谈会以及到图书馆借书、上网,当然偶尔也会逛逛街、晒被子什么的。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内地某师范类大学院校一名女学生的日常生活,上述内容真心是无聊透顶,但这些听起来枯燥无趣的内容几乎构成了我大学生活的全部,而且在这些无聊内容中夹杂着无数的开怀大笑的场面,这说明事实上,在西北师大的日子里,我和我的朋友们过得很快乐,那是一段当之无愧的最美时光。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大四下学期我就没回学校,毕业论文答辩时赶回来停留几天,之后又匆匆离开,错过毕业典礼、聚会以及和毕业有关的全部节目,告别师大告别兰州,结束在西北师大的生活。时至今日,离校将近两年,在职场中逐渐学会适时地隐忍,慢慢地开始淡忘曾经的点滴,想不起来大一那年的金秋文艺汇演,全班大合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了,记不清师大教学名师和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老师的评选是隔年一次、还是一年一度,许久不浏览学校的网站了,曾经每天都用的校园卡,卡号和密码全忘了。我与大学生活,事实上早已渐行渐远了,不愿放手的唯有记忆,因为记忆中有我平凡而简单,略显无聊却也充实的日常学习生活。
(作者:宋雪巍,我校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我校第八届学生记者团团长,现就职于北京硅睿传媒科艺文化有限公司。)
我宅在自己的小家里,以一种无可名状的情绪回忆起我的大学生活,兰州的春天不知道怎么样了,师大校园里的迎春花应该还没开吧。其实,我骨子里是个慵懒又俗气的人,这样的人,记忆中的景象往往是不真实的,曾经发生过的事和遇见的人,现在想起来,要么过于美好,要么过于糟糕,很少有客观中肯的,就好像在这雾霾穿插下的气候中所反应出来的心情一样,时好时坏。
记忆总是无从说起,当我静坐冥想时,脑海中的景象争相浮现眼前,那些经年往事就像刚刚发生在昨天,可是当我稍一走心,想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时,却无从下笔,不知该从哪儿开始写起。从开学报到那一刻吗?九月的第一天,绵绵秋雨中的初相识,一座古老静穆的校园和一群茫然新奇的青年,上演着一年一度的戏,却从来不觉得疲倦;从开学典礼开始吗?阳光透过即将飘落的树叶缝隙,照在一副副眼镜片上再反射出去,露天讲坛上看不清的面孔在说教,然后在噼噼啪啪的掌声中一哄而散;从校训说起吗?虽然我心里一直铭记着“知术欲圆,行旨须直”,但我的回忆也仅限于这八个字,关于“知”与“行”的道理要记住并不难,但要践行却十分不易,要论述叙写我更是太过稚嫩,至少再过个十几年吧,到时候我对这八个字或许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或许我在行动中能有更深层次的遵循;从爱情开始?大学里的爱情是最为美好和纯真的,涉世未深的青年男女单纯的相爱,用热切而充满怜爱的目光注视着彼此,一手抱着两本书一手拿着水杯,并肩走在校园里的林荫路上,或者手牵手到黄河岸边去散步,一起探讨人生畅谈理想,世间再没有比这更美丽的画面了,可是很遗憾,我的大学生涯没有爱情,只能看着别人情深意浓而失落。
当然,写写师大的风物景致也很不错,这座百年老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几辈人的记忆,在时间洪流的涤荡下别具风韵,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松柏梧桐、银杏洋槐、白杨垂柳、桃树枣树、丁香连翘、月季牡丹,还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树木花草,共同织就了西北师大的一件碧彩华衣,在繁枝茂叶的掩映下,水塔、教学楼、中心广场,以及开阔处的雕塑碑刻和角落里的砾石沙土,仿佛以一种肃穆的姿态看四时行焉,于沧桑变幻中观百物生焉。师大里的老师不乏性情中人,他们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都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很多老师的课上总是座无虚席,同学们都抢着来听,当然也不全如此,总会有一部分老师在教学上不是那么吸引学生。如果把西北师大比作一个巨人,把建筑楼宇看做是这位巨人的骨骼,树木花草是衣衫,那么学校里的老师就应该是这个巨人的筋络,而不计其数的众多学子则是血脉,这么看来,这个巨人一定是位累世静坐修行的禅师,并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血液。
瞧我这莫名其妙的思绪,怎么不知不觉想到了这么奇怪的场景,源源不断输出血液是什么画面?改成输出人才好不好!要说我在西北师大的生活,除去寒暑假、实习和大四下学期去工作的日子,细算下来才八百多个日夜,而在那八百多天的时间里,生活的主要内容有什么呢?基本上每天都要做的事儿是点操、上课、吃饭、打水、看书、写作业、上自习、睡觉,经常做的事儿是洗衣服、发报纸、做采访、赶稿子、开寝室卧谈会以及到图书馆借书、上网,当然偶尔也会逛逛街、晒被子什么的。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内地某师范类大学院校一名女学生的日常生活,上述内容真心是无聊透顶,但这些听起来枯燥无趣的内容几乎构成了我大学生活的全部,而且在这些无聊内容中夹杂着无数的开怀大笑的场面,这说明事实上,在西北师大的日子里,我和我的朋友们过得很快乐,那是一段当之无愧的最美时光。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大四下学期我就没回学校,毕业论文答辩时赶回来停留几天,之后又匆匆离开,错过毕业典礼、聚会以及和毕业有关的全部节目,告别师大告别兰州,结束在西北师大的生活。时至今日,离校将近两年,在职场中逐渐学会适时地隐忍,慢慢地开始淡忘曾经的点滴,想不起来大一那年的金秋文艺汇演,全班大合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了,记不清师大教学名师和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老师的评选是隔年一次、还是一年一度,许久不浏览学校的网站了,曾经每天都用的校园卡,卡号和密码全忘了。我与大学生活,事实上早已渐行渐远了,不愿放手的唯有记忆,因为记忆中有我平凡而简单,略显无聊却也充实的日常学习生活。
(作者:宋雪巍,我校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我校第八届学生记者团团长,现就职于北京硅睿传媒科艺文化有限公司。)
(转载自学校网站)